中国名人名企网

工作时间  AM:9:00-12:00   PM:14:00-18:00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  名人动态

“这辈子就想做好研究”——80后科学家陈捷凯的故事

“我这辈子就是想做好研究。”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陈捷凯博士说。出生于1983年的陈捷凯是广东汕头人,凭着对干细胞研究的热爱,他屡出成果,成为干细胞研究领域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已经成为“973”计划首席科学家(青年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这辈子就想做好研究”——80后科学家陈捷凯的故事

  全身心投入科研的他,是名副其实的“科技牛人”。2006年,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提出一套诱导因子能够使得成体细胞“返老还童”到多能干细胞(iPS细胞),这项研究使得他获得了2012年的诺贝尔奖。而在2015年7月,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细胞生物学》刊登的一篇论文指出,一种名为c-Jun的癌基因与干细胞的多能性完全不相容。在这个基础上,作者发现了一套全新的多能干细胞诱导因子。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之一,就是年轻的陈捷凯。陈捷凯新发现的这套诱导因子,和“山中伸弥因子”完全不同,将已经分化的成体细胞诱导到多能的干细胞状态,相当于细胞的“返老还童”,这种过程被称为细胞的“重编程”,若能应用于人类疾病治疗,将会前景无限。

  细胞设置了很多障碍阻止成体细胞变回干细胞。而陈捷凯的团队要做的,正是要找出细胞重编程的路上的“推动力”与“障碍”。他更长远的梦想是,找出这些决定细胞转化的因子后,能够人工控制细胞的命运。“当我们需要它变化的时候就清除‘障碍’,不需要它变化的时候就保留‘障碍’。”陈捷凯说,这可能需要投入自己一辈子的时间去做。而这篇发表在《自然·细胞生物学》上的论文,是陈捷凯团队长达7年半的研究成果。

  2006年,陈捷凯在中山大学本科毕业后,进入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硕博连读。2009年,广州生物院的科学家们在干细胞领域取得了全球瞩目的重大研究成果,院长裴端卿带领的实验团队发现,维生素C能够将细胞转化为干细胞的概率提升上百倍。陈捷凯当时还是裴端卿的学生,是研究团队的一分子,在这项重大突破中,他也作出了重要贡献:发现了细胞重编程过程中的稳定的中间态。“细胞重编程的过程就像攀登一面绝壁,发现中间态之后,相当于凭空多出了一道梯子。”陈捷凯说。

  科研前沿竞争很激烈,分秒必争。陈捷凯说,为了使这篇关于重编程的中间态的重要研究成果尽快发表,在自己结婚的前一晚,他都在修改论文。这些年来,他先后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多个权威杂志上发表了8篇学术论文。

  “转化出干细胞只是再生医学的一小步,要想能分化成想要的体细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至今这个领域的科学家们投入很大精力去做都没有做成。”陈捷凯说,这也是他将一辈子去研究的内容,他希望,自己的研究能够解开生命的奥秘,最终造福于人类。


时间:2017-05-10 10:15:55 · 点击:

相关文章

  • 【文学】上海文坛兴起“记忆文学”:以普通人生活史“重构”上海故事

    “记忆与印象,那么鲜亮,也那么含糊而羸弱,它们静然生发,迅速脱落与枯萎,随风消逝……如果我们回望,留取样本,是有意义的。”  书写《繁花》的作家金宇澄,近日以新作《回望》重述父母一代人在上世纪40年代...
    2017-05-15
  • 【科技】科学家研制出新型人工虹膜 感光能力堪比人眼

    科技日报北京6月26日电(记者聂翠蓉)据《新科学家》杂志网站近日报道,芬兰科学家利用受热会改变形状的橡胶材料研制出一种全新人工虹膜,能像人眼一样,无需外部控制即能自行对光线作出反应。发表在最新一期《先进...
    2017-06-27
  • 中国科学家研制出超强纳米陶瓷铝合金新材料

    本报上海8月6日电(记者曹继军、颜维琦)铝里还能“长”陶瓷?日前,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王浩伟领衔的科研团队给出了答案:他们让铝里“长”出陶瓷。这个被命名为超强纳米陶瓷铝合金的“大力士”强度和...
    2017-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