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人名企网

工作时间  AM:9:00-12:00   PM:14:00-18:00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  名人动态

95岁航空绘画大师陈应明逝世 绘图误差从不超5%

自中学开始看航空知识杂志,一直看陈老的画和文章,数年前因为一位中国飞行员的故事拜访陈老。之后数次走访,难得和陈老用他的家乡话广东话交谈甚欢。能认识他我感恩,学到很多。

  ——香港导演陈嘉上在网上向成都商报记者讲述与陈老交往点滴

  陈应明老师开航空画一代先河,激励了无数人的航空梦想——包括我。深切缅怀陈应明老师。

  ——北京航模人 戴小鹏

  忆及老师和我近十次在各类全国次性航空活动和航空大会期间,一起彻夜聊航空典故,一起煮咖啡,一起去吃肯德基,一起伏案翻阅史料档案,一起涂鸦飞机……依然历历在目,无法忘怀。如慈父般的老师留给我的是做人的道理和治学的方法。老师一路走好!

  ——上海航空史专家、航模制作大师 江东

  一支笔,描绘出碧血长空的波澜

  一双手,让精密飞行器纤毫毕现

  一卷史册,道出中国百年航空史

  年与时驰、英雄迟暮,95岁高龄、航模泰斗陈应明14日离开了他钟爱一生的事业,身归他最向往的蓝天。

  这位航空艺术大师,是新中国航空工业建设的早期参与者,以航空史专家、航空绘画家、航模设计师等身份为大家所熟知,一直到离开的那一刻,他也没有停止对中国航空史的求索。

  战斗机、轰炸机、运输机……航空发展史上不同时期的各种飞机在陈应明的笔下栩栩如生,他的航空画,伴随了一代人的成长,以一种“教科书”的形式存在,让不少青年将目光投向苍穹。

  成都商报记者 宦小淮

  网友缅怀

  他的画作激励下

  一批人投身航空事业

  4月14日5时零5分,陈应明离开了人世,作别了他生活大半辈子的成都,儿子陈达波想要遵从老人遗愿、一切从简,但消息还是不胫而走,天南海北的陈老学生、航空爱好者、航空史研究者纷纷转发、缅怀。

  一位军迷网友告诉记者,他和很多朋友都是看着陈老的飞机线图长大的,“他对中国航空知识的传播,影响了一批人投身到航空事业中去”。

  陈应明拥有一大拨崇拜者,就连香港导演陈嘉上也几度来到陈应明的成都家中拜访。2016年,他在微博中晒出了《航空知识》及陈老近照,提到“这是我年轻时最喜欢的杂志,里面各种插图我视为珍宝。和他(陈老)聊中国空军史,大乐”。今年1月24日,他再次晒出与陈老合影,并祝老人家春节快乐。昨晚,得知老人去世的消息后,他发微博表达哀悼之情,“老师走好。”据了解,陈嘉上准备拍摄一部关于抗日空战的电影,希望陈老能帮助完善剧本、提供意见和指导。

  生命最后

  将手稿赠予学生

  嘱咐继续研究下去

  陈达波是陈应明唯一的儿子,今年67岁,他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去年底,老人因为膀胱结石做了手术,后来肺部感染,出院后就不怎么吃东西了,生活也难以自理。陈达波提出送老人去具有医疗功能的养护中心,但老人却难以舍弃自己小房子中那满满一屋的资料,它们融入了老人毕生的心血。

  直到3月份,老人才答应到养护中心,在生命最后一段时间里,老人还指点学生整理家里的手稿和资料。钟义辉是陈应明最信任的学生,“他的记忆力超强,即使话已经说不清,对一些抗战史和空战人物却记忆清晰。”

  陈应明临终前,将一些资料交给了钟义辉,让他“进一步整理出来,好好利用”。钟义辉提到,陈老未竟的事业,就是让更多人参与航空研究和宣传,让更多人愿意从事飞机设计和制造,让我们的航空装备、航空事业真正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

  而对陈达波来说,比较遗憾的是,父亲并没有给自己留下一架飞机模型、一幅航空画。陈应明曾委托孙子给清华大学捐赠了几十幅航空画,但只给儿子留了一份手稿和一些手抄的曲谱。

  他的追求

  坚持留在成都 这里有他的青春和事业

  参与筹备成飞厂

  成立飞机模型室

  陈应明原籍广东,其祖父是越南华侨,1923年2月,陈应明出生在越南河内。7岁那年,法国人在河内举办了一场工业展览,陈应明将目光都倾注在了展场的三架双翼飞机上。这次“邂逅”,让他痴迷于描摹飞机、制作航模,与航空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并成了他一生的追求。

  1949年,陈应明来到广州,随后加入民航。1952年,陈应明被调到太原民航修理厂工作,参与制作了新中国第一种自行设计制作的航模发动机“5138”发动机。

  1956年,陈应明被调到航空部成都新厂筹备处,筹备成都飞机厂(今为中国航空工业成飞公司),1958年,成飞厂正式上马后,他着手成立了一个“飞机模型室”。在这里,他培养了成飞厂第二代、第三代模型制作人员。后来,陈老又被调入清江仪表厂(今为中国航空工业成都凯天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据他的学生回忆,在此期间,陈应明也参与了新中国第一个航空仪表空速管、第二个航空仪表磁罗盘和第三个航空仪表高度表的成功设计生产。

  钟义辉提到,陈应明很多亲戚都在海外,有亲戚让他去海外居住,但他坚持留在了成都。“这里有他的青春,有他热爱的事业,也习惯了成都的生活。”陈达波解释。

  花费17年

  编写中国航空器发展史

  退休后,陈应明仍然喜欢待在书房中,收集、整理资料。他曾经花费17年时间,和国内其他学者合作,编写出了我国航空百年的第一本航空器发展史。下转02版

  吹、拉、弹都擅长 会给每个来访者冲咖啡

  他的生活

  陈达波没有继承父亲的事业,但他的选择也受父亲影响,退休前,陈达波在四川音乐学院从事音乐教学。6岁那年,陈达波就跟着父亲学拉小提琴,还跟着父亲到厂里进行演出,“我拉小提琴,他用吉他伴奏”。陈达波回忆,父亲当年的厂里搞了个文工团,他擅长小号、小提琴、大提琴。

  生活闲暇,老人喜欢坐下来喝咖啡、吃西餐,这是受早年生活的影响。而陈应明在成都的套二房子,接待了不少航空爱好者,“只要到老人家中,老人家都会给来客冲上一杯咖啡。”钟义辉说,“他喜欢和年轻人交流分享。”

(来源央视网)

时间:2017-04-16 09:32:24 · 点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