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周先生:15685306588400客服:400-097-5388
电话:
电话:86-0851-84399408传真:86-0851-84399408
五年前,他作为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首次来到《开讲啦》讲台,当时演讲的题目是“读书永不毕业”;五年后,他再度开讲,“这几年读书,又有一些新的体会,我想谈谈对文化传承的一些看法”。4月15日晚十点半档,由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和唯众传媒联合制作的中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开讲啦》邀请到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葛剑雄,这一次,他将带来哪些全新感悟和思考?
“传”与“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讲到文化传承,葛剑雄认为,“传承”应该分为“传”与“承”两个部分,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应当区别对待。“传”需要我们把前人留下来的精神的、物质的文化遗产,尽可能完整地、无条件地保存下来,无论是精华还是糟粕,它都是历史的一部分。奥斯维辛集中营,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为什么?正是因为不论好坏,它都是人类历史的一部分,如果将它抹去,后人将无法触及到这段历史,又如何能引以为诫呢?因此葛剑雄认为,“传”是无条件的。
而“承”应该是有选择性地,有的需要摒弃,有的需要理解后进行科学的转换,只有极少部分才能按照原样继承。葛教授以“孝”文化为例进行解释,对于“孝”文化中的糟粕部分,比如重男轻女、愚孝等观念,需要完全摒弃。而“孝”文化中强调个人对家庭、对社会、对后代的责任这一部分,在现代仍具有重要的价值,关系到民族的延续,这一部分,就需要我们进行科学地转换来继承。
为何坚持不用手机?
谈到文化传承,有青年代表提问,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是否会不利于传统文化的发展?对此,葛剑雄教授举例说,一栋古建筑,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老旧了,残破了,甚至可能要被拆掉了,如果人们不是自觉地保存它,那么城市发展越快,它消失的过程也会更快速,因此传承文明关键是需要人的自觉。葛教授说,就像是人类发明了汽车,如果你因此丧失了行走能力,是怪车还是怪你自己?又比如人类发明了电脑,如果你因此不会写字了,是怪电脑还是怪你自己?传承文化,需要大家的自我约束。
葛剑雄教授一直坚持不用手机,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在科技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他是如何看待新鲜事物的?葛教授现场解释说,他并不是完全排斥新科技产品,之所以不用手机,是因为手机对他个人来说是一个弊大于利的工具,事实上,他是复旦大学最早使用电脑的教师之一。他告诫年轻人,不要随大流,要善于判断工具的利弊,应该“人去掌握工具,而不是让工具掌握你”。